臺灣乳白蟻的蟻巢所在位置,一般都接近水槽、廚房、衛生間、盥洗間或其它有水源的地方。即是不接近水源,通常在其主巢下方都會有1或2條以上的吸水線通向有水的地方獲取水分。所以,臺灣乳白蟻的巢經常保持了高度的水濕環境。經測定巢葉含水量一般都在30%~37%之間,平均含水量為33.3%,根據這個數據配制的營養基質,白蟻就能正常生活。
活動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臺灣乳白蟻喜溫暖、怕寒冷、好潮濕、厭干燥。它的地理分布、建巢地點的選擇和出巢取食活動等都與溫度和水濕條件有密切關系。臺灣乳白蟻取食多種木材和農作物,但不同的木材和農作物對它的取食活動有不同的作用。
1.白蟻活動與溫度的關系
(1)臺灣乳白蟻生存與活動的溫度范圍 經實驗得到的臺灣乳白蟻最低致死溫度,開始活動溫度,最適宜的溫度區域,最高致死溫度如下:
①最低致死溫度:是-3℃,經歷7天后全部死亡;在-1℃,9天后死亡;在1℃,14天后死亡;在4℃,28天后死亡;在8℃,34天后90%以上死亡;而在10℃,經1.5個月后仍有80%正常,僅有部分死亡和異常。所以臺灣乳白蟻對低溫有一定忍受能力。在自然界中,1月平均氣溫4℃和最低氣溫-3℃~-5℃條件下它們都能生存。
②開始活動溫度;在10℃以下蟄伏不動;10℃~13℃仍基本不動,但偶有取食或走動現象;13℃~17℃開始活動和取食,但較緩慢;17℃以上正常爬行和覓食。
③最適氣溫νǔN25℃~30℃.
④最高致死溫度:在恒溫39℃~41℃條件下,經2天后95%死亡;在35℃~37℃下,連續觀察兩個月未見死亡。看來臺灣乳白蟻可生活的溫度范圍是10℃~37℃(李桂祥等,1989年)。
李耀華(1991年)根據實驗得Φ男陸峁,把溫度對臺灣乳白蟻生存和活動的影響劃為3個溫度區域。
①不能生存溫度區 40℃時,1天內就有1/4死亡,2天后死亡90%,且活著的白蟻其行動亦不正常,3天后死亡100%.高溫時白蟻死亡的速度受環境的影響,濕度高的皿內,白蟻死亡較慢,較干Φ拿竽冢1天白蟻即全部死亡。
在冬季最冷的季節,測得野外臺灣乳白蟻巢內的最低溫度為9℃,白蟻并不死亡。白蟻全部死亡的溫度和所需的時間為:4℃,28天;1℃,14天;-1℃,9天;-3℃,7天。因此,臺灣乳白蟻不能生存的低溫界限應小于9℃.
②可以生存溫度區 當溫度大于或等于9℃而于小20℃時,白蟻死亡極少,可以生存,但活動弱,行動慢,不取食或取食少,可見并不適宜其正常的溫度要求。
在每年的2月~5月間(即巢溫的“迅速上升期”),野外臺灣乳白蟻巢溫可以出現37.5℃p高溫。室內試驗當溫度達到38℃時,臺灣乳白蟻表現很不適應,死亡會成倍提
高,但群體尚能忍受較長時間,到5天試驗結束后,尚有71%的白蟻存活。因此,在大于36℃而小于40℃的高溫,也是臺灣乳白蟻群體可以生存但不適宜的溫度區。
③適宜生存溫度區 在20℃~36℃之間,白蟻死亡甚少,其死亡率在5%~14.8%之間,平均為7.76%;在此溫度區,臺灣乳白蟻能正常活動和取食,是其適宜生存溫度區。
(2)溫度與取食的關系 臺灣乳白蟻在溫度為10℃以下時,基本蟄伏不活動,只有當氣溫上升到10℃以上才開始有取食活動。3g白蟻(每克平均有378頭)一個月的取食量經過實驗指出,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臺灣乳白蟻的取食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兩者并不呈直線相關,在24℃~26℃的溫度范圍內,出現了一個明顯的
高峰。根據溫度與取食量的關系,可劃分為4個取食溫度區。
①不取食溫度區 在溫度低于10℃或高于38℃時,白蟻不取食。
②微取食溫度區 在溫度38℃或在10℃~20℃之間,臺灣乳白蟻取食量甚微,平均取食率為2.82%.
③正常取食溫度區 當溫度為22℃或處于28℃~36℃之間時,臺灣乳白蟻取食量屬于中等水平,其取食率平均達到7.61%,為微取食溫度區的2.7倍,但卻甚低于高峰取食
溫度區的平均水平。
④高峰取食溫度區 在24℃~26℃的溫度范圍內,臺灣乳白蟻的取食量出現一個明顯的高峰,其最高取食率達20.19%,平均取食率為17.32%,是微取食溫度區的6.14倍,是正常取食溫度區的2.28倍。這是臺灣乳白蟻最喜歡的溫度范圍。
在自然條件下,溫度不是常恒不變的,天也有打雷下雨的時候,白蟻出巢取食的強度也有變化。用同位素示蹤測定,在廣州的6、7月分臺灣乳白蟻每晝夜內的取食盛期出現在
深夜1時~3時(當時的平均溫度為28.9℃,相對濕度為83.3%).雷雨發生時,能量升高可說明取食活動增強,尤其在混凝土結構的地下巢更為顯著,可能和水分有一定關系。因為混凝土內的地下巢,較缺乏水分(愣暗齲1976年)。
(3)溫度與臺灣乳白蟻地理分布的關系 關于臺灣乳白蟻在我國的地理分布,蔡邦華、陳寧生(1964年)指出:臺灣乳白蟻分布的北界,約位于北緯32°~33°左右,又與
4500℃等積溫線或1000mm等雨線略相近似,地理上則與秦嶺懵齪突春酉嚳,亦為動物分布上東洋區系與舊北區系的主要分界線。據林樹青等(1986年)的報告,江蘇省建湖
縣已發現乳白蟻屬的分布,該縣位于北緯33.4°,是我國目前分布最北的記錄。在一些有臺灣乳白蟻分布的地方如安徽的巢縣、江蘇的南京、建湖、湖北的武恪⑺拇ǖ哪銑湟約爸厙焓械鵲兀冬季都有冰霜,而臺灣乳白蟻可生活的溫度范圍是10℃~37℃或10℃~38℃,應如何解釋這些矛盾著的現象呢?羅均澤、戴自榮認為,首先在低于10℃的短時間條件下,臺灣乳白蟻不會很快凍死,只是處于蟄伏狀態,一俟氣候回升,白蟻又轉向活動并取食,即是在-3℃情況下,也需持續7天白蟻才會凍死。由此可知,只有持續低溫才對臺灣乳白蟻的分布起到限制作用。其次,在自然情況下,臺灣乳白蟻巢內溫度一般都比室溫高,而在冬季室溫一般比氣溫高,蟻巢起到一定的保持溫度作用,地下蟻巢尤其如此。加之寒潮侵襲時氣溫下降的特點是持鞘奔洳懷ぃ因而在有些地區,盡管地面溫度已降至零下,臺灣乳白蟻仍能在巢內安全生存。
2.活動與水濕條件的關系
水是臺灣乳白蟻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之一,白蟻本身含水量為79%.臺灣乳白蟻所需的水分除通過吸水線直接向水源吸峭猓還可以從土壤、木材中吸取游離水分。用1分纖維素粉,7分巢葉粉,13分細砂組成培養基,并使配制的基質為不同的含水量,在恒溫28℃和飽和濕度下飼養白蟻。
若沒有直接水源,如培養基的含水量控制在35%左右,相對濕度在90%以上,峭迦榘滓暇湍苷常生活。在干燥的環境里,白蟻生存時間很短。
3.活動與食物的關系
通常認為,臺灣乳白蟻主要靠蛀蝕木材和分解纖維素作為自己的營養來源,然而事實上臺灣乳白蟻能侵蛀損壞的材料遠遠超過了這個范圍,根據調查,臺灣乳白蟻能夠蛀食的
材料有:木材、竹及其制品;塑料及其制品;橡膠及其制品;皮革及其制品;棉麻、毛、絲的織品和制品;化纖織品等類。
臺灣乳白蟻經常在行道樹、庭院觀賞樹木的樹干基部筑巢,它不僅取食生活樹木的木質,并以樹巢椴咴吹兀入侵到鄰近建筑物內危害。白蟻建筑樹巢對樹種是有選擇的,顯示
了不同的生活樹木有各自耐白蟻蛀蝕的性能。長期觀察中發現,苦楝、柚木、杉木、馬尾松等樹木的耐臺灣乳白蟻蛀蝕性能良好,臺灣乳白蟻基本上不在樹干內筑巢;荔枝、番石榴、側柏、檸檬桉、白蘭等樹木,耐臺灣乳白蟻蛀蝕性能較好,但在少數情況下也可能發現蟻巢和蟻害;構樹、大葉桉、樟樹、垂柳、楓楊等樹木,耐臺灣乳白蟻蛀蝕性能差,白蟻經常在樹干內筑巢臺灣乳白蟻的取食活動要受到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因子的制約。
在物室蜃又校除溫度外,材料的硬度與耐蛀蝕性能有密切關系。臺灣乳白蟻比較喜歡蛙蝕軟質的材料,就塑料而言,臺灣乳白蟻能夠蛀蝕多種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它不能蛙蝕硬質聚氯乙烯薄片、酚醛塑料以及硬的玻璃鋼。對木材來說也一樣,一般硬度越大,耐白蟻性能越好(堆砂白蟻屬的種類釋猓,即是遭到破壞,其速度也比軟質木材慢得多,至今公認的耐白蟻蛀蝕木材如鐵刀木、桃木、楠木等,都具以材質堅硬著稱。
食物中的化學成分對白蟻取食有著重要意義,這里可能表現為引誘、驅避、或有毒作用。不同樹種的生活樹木,耐白蟻性能表現出明顯差別,同一種的生活樹和采伐后的木材耐白蟻性也會有變化,看來,木材中所含的化學物質及其演變起著重要作用。眾所周知,馬尾松的木材最招引白蟻,但是卻沒有發現臺灣乳白蟻在健康生長的馬尾松樹內筑巢,采伐后木材中揮發性驅避物質的消失可能是重要原因。又如苦棟懿鬧瀉苦棟素,柏木中含有萜烯物質,這些物質都有一定的驅蟲作用。臺灣乳白蟻蛀蝕芋、番薯、馬鈴薯、花生等作物,但危害大多發生在收獲期,這時上述作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在某些地區,臺灣乳白蟻還嚴重危害甘蔗,但危害主要發生在萌芽期和成熟期,這時蔗莖內含有豐富的糖分蕓蠢矗糖分對臺灣乳白蟻有一定的引誘作用,目前用于誘集臺灣乳白蟻的誘餌中,如加入蜜糖或蔗糖后,能顯著提高誘集效果。蟻巢的發展變動與環境條件的關系臺灣乳白蟻巢群發育的不同階段對營巢環境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巢群建立初期,對營巢環境的水分要求較嚴,無論是獲取的食芑蛞銑倉芪У耐寥樂校都含有足夠的水分。配對后的脫翅成蟲,需要一定的營養補充;子代個體產生后,數量少,無遠距離取食的能力;巢腔中,巢葉從無到有,初期的結構很簡陋,保持水濕的能力差,尚缺乏通向水源的吸水線;群體只能從食物中或通過體壁滲透作用從周圍環境中獲取水堋R虼耍分飛后脫翅成蟲常選擇在接近地面的上下部位建巢,如門框基部、木柱腳、木樓梯腳、貼地的木地板、灶底、墻角以及雨水經常濕潤的窗框等,這些地方土壤較濕潤,木材較腐朽,含水量充足。
蟻群開始發展后的一段時間里,由于蟻群個體數量的增加,一方面居住蟻王、蟻后的巢穴不斷擴展,另一方面還可能發展副巢或新建主巢,無論是發展副巢也好,或者建新主巢進行轉移也好,估計向上延伸的幅度都不大。巢群發展壯大之后,臺灣乳白蟻的蟻巢有向下發展的,其入土深度在20cm~40cm之間(從巢頂算起),最深的可超過1m;也有向上轉移到嬙高度,甚至在十幾層樓上建巢的,并在不同結構的建筑物中形成了一些可尋的規律(參見臺灣乳白蟻防治方法中的蟻巢分布規律),反映了臺灣乳白蟻對營巢的環境要求發生了變化。從蟻群的發展來看,由于群內個體的劇增,對食物的需求量增大,而對食物本身
和取食環境以及營巢環境的水分含量要求不是那么嚴格,它已經有能力修筑吸水線通向水源獲取水分(不靠近水源的蟻巢,通常在主巢下有一至多條吸水線);從蟻巢的大小、結構、功能上看,已是結構復雜的大型蟻巢,有供水和通氣設施,出現了溫、濕度的相對穩定。發展成這樣的蟻巢,需∫歡ǖ囊蔽空間,或者雖是實體,但潛在有擴建和發展巢腔的寬松環境,經白蟻的不斷蛀蝕,能滿足蟻巢日益擴展的需要,因白蟻不能咬蛀、打通實心的堅硬火磚、混凝土營巢。在木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結構的建筑物中,食物豐富,現存的隱蔽空隙有空心墻等,大的木柱、正、橫梁、土 ⒌仄閡韻碌耐寥樂卸記狽有蟻巢建立和發展的寬松環境;鋼混結構的建筑物中,建筑物本身的木材很少,有的還全是鋼門、鋼窗,而室內裝修用了大量的木材和木材制品,現存的密閉空隙不少,如空心夾墻、預制多孔樓板、吊頂、浴盆兩端及下面的空隙等,潛伏的蟻巢發展場所有,衛生∧詼資獎閆髦芪У幕靨鍆痢⒒炷土地坪下的土壤等。蟻巢向上轉移對出巢取食相對有利,蟻巢向下發展對建集中式的大型蟻巢十分方便,但蟻巢的入土深度要受地下水位高低的制約。
深圳市深房白蟻防治中心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5 ICP備案號: 粵ICP備19056020號
24小時白蟻服務熱線:13808806058
*本站相關網頁部分素材及相關文章均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不便請速告知,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核心業務:深圳白蟻防治中心,白蟻防治,專滅白蟻,深圳白蟻防治公司,深圳白蟻預防